首页 | > 党群工作 > 工会工作 |
全国劳模领衔!中铁十九局新添2家省级创新工作室
近日,辽宁省总工会公布了“2025年第一批辽宁省劳模和职工创新工作室名单”,三公司李绍杰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获评“2025年辽宁省劳模创新工作室”、三公司李俭劳模(先进职工)创新工作室获评“2025年辽宁省职工创新工作室”。两个创新工作室充分发挥标杆效应,推动科技创新与生产实践深度融合,为中国铁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李绍杰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成立于2020年11月,2025年3月评为中国铁建劳模创新工作室。团队现有以李绍杰为首的18名骨干成员,涵盖铁路施工、公路建设及试验检测等多领域专业技术人才。成立至今,工作室在技术创新,工艺改进及发明创造方面成果丰硕,累计取得省部级科学技术奖4项、股份公司级科学技术奖10项、省部级工法12项、国家专利75项(发明专利17项、实用新型专利58项)及专著、论文、四新技术等其它多项科技成果,为企业技术创新和行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全国劳模李绍杰(崔常凯摄)
创新工作室带头人李绍杰同志,中共党员,1993年参加工作,先后担任技术员、副队长、技术室主任、兰渝铁路项目部三工区总工程师,现任中铁十九局三公司成达万铁路10标二工区项目部副经理。工作三十余载,他始终奋斗在最艰苦的施工一线,为祖国的建设事业奉献力量。曾获全国劳动模范、中央企业劳动模范、中华全国铁路总工会火车头奖章、中国铁建“六好”共产党员标兵等荣誉称号。2022年,李绍杰同志当选为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李绍杰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秉承“弘扬创新精神,打造工程铁军”理念,以劳模精神为引领,在桥梁、隧道及路基施工领域均取得重大突破。工作室成功攻克兰渝铁路胡麻岭隧道“豆腐脑”地质施工的难题,填补了第三系富水粉细砂地质隧道掘进技术空白;在云南福宜高速公路阳宗隧道工程中,针对超大跨度公路断面、8处富水逆断层破碎带等难题,牵头开展“长距离穿越富水断层破碎带大跨深埋隧道地表注排同步注浆预加固关键技术”研究,通过建立风险评估技术、创新高压注浆止水与围岩加固技术、研发多种注浆装置、优化变形控制技术等创新举措,成功预防突水突泥和大变形灾害,缩短工期3.5个月、增收节支667.5万元,为复杂地质隧道施工提供了可复制的“中国方案”,持续推动行业技术进步和企业施工水平提升。
“李俭劳模(先进职工)创新工作室”成立于2021年,团队现有以李俭为首的17名骨干成员,工作室成立以来累计取得发明专利8项、实用新型专利42项、省部级工法17项、省级QC成果3项、集团公司科技奖5项、四新技术3项等成果。
创新工作室带头人李俭同志,中共党员,曾获得中铁十九局劳动模范、先进生产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技能比武第一名,辽宁省公路学会优秀工程师,抚顺市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先后取得一级建造师、一级造价师、试验检测师职业资格证书。
李俭创新工作室工作中(张艳淇摄)
“李俭劳模(先进职工)创新工作室”以“勇于创新、工匠精神”为核心理念,聚焦隧道、桥梁、路基工程施工技术革新,在多个关键技术领域取得突破性成果。工作室在隧道领域重点开展隧道爆破掘进开挖、洞渣骨料加工分流与中心调节料仓装置研发、污水循环处理系统优化、初期支护施工工艺改进、衬砌与防排水施工技术创新;在桥梁工程领域突破伸缩缝安装、预应力管道加热、移动模架制梁高空自动喷淋养护、桩头钢筋定位等技术瓶颈;路基工程方面实现超薄砼振动整平及高寒地区渗水盲沟安装工艺创新。通过系统性的技术革新,工作室显著提升了施工效率,降低了工程成本,取得了突出的经济、社会和环保效益。2023年,《振动装置及整平装置》荣获工程建设行业高推广价值专利大赛二等奖,《高速铁路桥面结构机械化快速施工技术》获评工程建造微创新技术大赛三等奖,充分彰显了工作室的创新实力和技术推广能力。
站在新的起点上,两个创新工作室将继续秉持创新精神、聚焦行业技术难题、深化技术攻关与成果转化,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推动行业进步,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为中国铁建贡献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