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党群工作 > 工会工作 |
筑路先锋奏响奋进之歌
在国家“十四五”重点工程—京哈高速绥盘段第三合同段项目现场,机器轰鸣,建设者们干劲十足。该项目是全国首条最长十车道改扩建项目,施工期间保通难度极大,技术要求极高。中铁十九局京哈高速绥盘段第三合同段项目部这支平均年龄36岁的团队,却在重重挑战中砥砺前行,以卓越的表现荣获股份公司“先进集体”称号。
党建引领、攻坚克难的先锋集体
项目部积极践行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创建“5+6”品牌党支部,设立5个党员先锋岗、3个党员先锋队和5个党员责任区,将党建工作融入重难点技术攻关、成本管控、技术创新等各个环节,让党旗在施工现场高高飘扬。
“党员必须冲在最前面,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项目党员用行动践行着这句话。在保通施工的复杂环境下,党员先锋队成员主动承担交通疏导和施工协调重任,始终坚守在施工一线,确保车辆通行安全顺畅的同时,施工进度不受影响。无论是烈日炎炎的夏日,还是寒风刺骨的冬日,党员先锋队成员都毫不退缩,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项目施工保驾护航。
项目团队严格执行“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和决策事项清单,保障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与合法性。同时项目部还不断加强“企地共建”、农民工权益保障等工作,为项目顺利进行提供坚强保障。通过科学合理组织,项目施工进度一路领跑全线,连续三年斩获劳动竞赛第一名,2023年荣获辽宁省公路施工企业信用评价AA级。这份耀眼的成绩单,是项目团队对党旗的最好诠释,更是他们在交通建设战场奏响的凯歌。
改革突破、管理创效的标杆集体
在推进企业深化改革的关键进程中,项目团队凭借果敢的决策力,打破传统思维桎梏,形成了更加科学、高效、节约的管理模式。人员管理方面,按照“精干、精简、精细”要求,实行竞聘上岗和“一人一表”360度考核制度,形成全体人员“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公平竞争用人机制,激发职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项目管理效能。车辆管理方面,率先推行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取消项目公车,按实际情况由相关分管领导及各部门自行提供车辆,并给予一定补贴,项目不承担车辆补贴外的任何费用,大大节约了车辆油料、保养、维修等成本。施工队伍选择方面,遵循“谁使用、谁选择,谁选择、谁负责”原则。成本管控方面,项目建立覆盖物资招标、合同签订、材料采购、设计变更、计量支付等全流程的精细化管理制度,实现开源节流、降本增效。
科技赋能、匠心铸造的示范集体
项目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技术攻关为核心驱动力,大力推进“四新技术”研发与应用,科技创新成效显著。累计完成15项技术突破,包括辽宁省首次应用的SPMT模块车拆除工艺和三维激光摊铺机桥面铺装技术。形成了工法3篇、专利3项、微创新3项,与哈尔滨工业大学、东南大学等高校合作开展6项科研课题,实现了产学研深度融合。这些创新成果为项目施工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履职尽责、敢打硬仗的铁军集体
建昌县抗洪抢险(李丽萍摄)
项目团队传承和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坚、特别能奉献”的精神,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他们勇挑重担,冲锋在前。圆满完成全线跨线桥顶推首件任务,涉路施工经验获得辽宁省公安厅交管局、辽宁省运营公司、项目指挥部等多家单位赞许。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项目共组织参与京哈高速救援、驰援北京丰沙线抗洪抢险、葫芦岛建昌县抗洪抢险及绥中灾后重建等志愿服务40余次。特别是在2024年8月20日接到建昌县抗洪抢险任务后,项目迅速集结人员、设备、物资,第一时间达指定抢险位置。抢险团队连续奋战72小时,成功打通8处受灾路段,保障了救援“生命线”的畅通。项目团队的突出表现获得建昌县人民政府感谢信,以及建昌县、绥中县交通局授予的锦旗等。项目持续开展帮扶特殊教育学校儿童、慰问敬老院老人等公益活动,赢得了当地群众的一致好评,用实际行动彰显央企责任担当。
沈阳方向表面层SMA-13试验段摊铺施工(赵若冰摄)
截至目前,项目连续两年获得辽宁省高速公路工程建设施工组织“优胜单位”,并先后荣获集团公司、工程公司“示范党支部”等荣誉称号。项目通过创新管理和科技攻关,项目实现质量、安全、进度、效益全面提升。
京哈高速绥盘段第三合同段项目以党建引领铸魂,以改革突破增效,以科技赋能提质,以铁肩担当履责,在新时代交通建设中刻下了铁建人的奋斗足迹。未来,项目团队将继续发扬“逢山凿路、遇水架桥”的铁道兵精神,深耕管理创新、技术攻坚与社会责任,让“红色引擎”驱动发展动能,以“匠心建造”诠释央企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