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新闻中心 > 专题专栏 > 党史学习教育 > 颂党情 |
工程人的情怀
在我的学生时代,就经常听到一个词——“情怀”。大学的开学典礼上,院长的嘱托是应该带着情怀去学习生活。可当时的我并不能理解这个词的意思,只知道自己在爱好的加持下,心中有一腔孤勇,让我想要在喜欢的领域学有所成。毕业时院长的寄语是带着文学所赋予我们的情怀,在各自的生活中坚定不移地走下去。一席话使我深受触动,可那时的我依然不能理解它到底是什么。
工作一年有余,对于“情怀”,我也有了自己的理解。
在战争中流血牺牲,烽烟不掩铁骨铮铮;于改革中逆浪前行,岁月不改初心永恒。铁道兵的历史和新时代铁军的传承使我坚信这个集体的温度。疫情期间建设者们逆行出征,援建火神山雷神山和方舱医院,为无数生命搭建起生的希望;洪水地震接连而至,响应号召踏浪而行,让受灾群众回家的路不再漫长。循着历史的足迹,一路走到今天,我看到的,是矢志不渝的情怀。
正是这份因为情怀而产生的冲动,让我正式加入了这个集体,踏入这个我完全陌生的领域。虽然陌生,但是我知道我的工作是凿山穿隧、铺路架桥。作为文学专业的学生,虽然不懂工程,但是我知道自己在做的事情很有意义。慢慢的,我开始在沥青摊铺的热浪中看到工人滴落的汗水、我开始在太阳的炙烤下看到技术人员的面庞日渐黝黑、我开始在节日不能回家的餐桌上看到同事们相互鼓励、我开始在一日日的奔波中看到我们修筑的公路渐渐串连了山川河流,为怡人的风景又增添了一笔浓墨重彩的点缀。站在参建的第一条高速公路上,循着公路延伸的方向,我看到的,是建设者默默坚守的情怀。
这份情怀让我深受感动,就在这份感动中,我明白了自己的价值。我们的工程值得让更多人看到,我们的名字值得让更多人听到,我们的故事值得让更多人知道。作为一名宣传工作者,这便是我们存在的意义,用镜头去记录,用文字去讲述。为了一条隧道,建设者们八年奋战兰渝,三千多个日夜,不知道经历了多少次的重头再来,可就是一锹一锹打通了“不可能”的世界难题;狭小的操作空间,50度的高温下,TBM系统内建设者们挥洒着无尽的汗水,抬头望不到辽远的天空,低头也看不到坚实的大地,可依然执着地坚守着一方水土,成就一方民生;与世隔绝的生活并不是隐居山林的超然自在,而是在没有水、没有电,维持日常生活都成为难题,洗澡都成为奢望的情况下坚守在雪域高原,打通拉洛隧洞,带领高原人民走出深山,走向安康......一路走来才发现,原来,那些令人不敢相信的情境不是艺术的夸张,而是真实生活的记录,我看到的,是不屈不挠的情怀。
走过了很多地方,自然也见到了很多的人,形形色色。神奇的是每次相遇都是萍水相逢,却一见如故。其实不难理解,遍布大江南北的工程将来自四面八方的我们联系起来,同样的身份给了我们莫名的默契。所以,我懂你向我介绍项目时的骄傲,同时也能够看穿你笑容后的辛苦和汗水;你为我带来的故事所感动,同时竭尽全力抚慰我来自远方的疲惫。就在彼此目光相接的一瞬间,我看到的,是相伴相守的情怀。
矢志不渝、默默坚守、不屈不挠、相伴相守......“情怀”两个字过于抽象,我还是没法具象化描述。可总结起来,我觉得,这份情怀就是流淌在基因中的红色血脉赋予中华儿女独有的赤诚,这份赤诚中包含了想要有所作为的热血、不愿面对失败的执拗、对美好未来的渴望、以天下为任的担当......
这份情怀,是家国情怀的至真至深,是我的英雄主义,是工程人百感交集的浪漫。